美术系《华夏霓裳》2021届人物形象设计毕业造型秀

 文字 | 贺婧怡    图片 | 李发学 胡硕平 王亮 余昭宇 段贤明    编辑 | 于泽龙    审稿 | 周朝晖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作为民族的人文精神的体现,既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发展中广泛吸收了各民族服饰的特点,融合互补,不断派生出新的服饰,使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领域独树一帜、历久弥新。

    12月28日下午14:00,2020年首届长沙设计艺术周在梅溪湖大剧院多功能剧场盛大开幕,美术系《华夏霓裳》2021届人物形象设计毕业造型秀在此次闭幕式中精彩亮相。当天下午,省文旅厅非遗处处长颜喜、二级调研员向蓉蓉,省湘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向东,省湘剧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亚男,学院党委书记王章华、纪委书记彭爱莲、副院长周文清、副院长黄新平,以及来自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的领导嘉宾莅临现场观摩指导。今年的人物造型秀以《华夏霓裳》为主题,共计展出服装作品111套,是一次对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复原之旅,同学们从历史文物、图片、绘画作品中寻找素材,研究面料、色彩、工艺,每一套作品从款式、造型到细节的处理,尽最大能力的还原历史,实践了传统文化的可视化。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从宋元明清到民国,服饰的变化呈现了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进步以及大众审美的变迁。此次展演周朝晖教授担任艺术总监,刘何担任导演,张晶晶、聂进、彭友任执行导演。



    开场时孔子、屈原、怀王等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的出现,展示了受到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共同影响下,汉代服饰既追求回归自然和精神解放的审美趣味,否定世俗的浮薄;又严格遵从 “成教化,助人论”的服饰规范。


    翩翩起舞的貂蝉、洛神、蔡文姬、杨贵妃等人物生动还原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文化的开放和包容的景象,有着市井生活之美的捣练图、雍容华贵的簪花仕女图“鲜活”于画卷之上,这个时期可谓中国服装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宋代女子不如唐人丰腴,以纤瘦为美,衣冠服饰大多沿袭唐代,但又有自身的特点。官服多为大袖衫,头戴直角冠帽;宋代妇女的常装是一种称为“背子”的外衣,其特点是对襟、直领、两腋开衩,衣长过膝。


    明清时期的服装主要展示的是官服。明服中绣绘龙饰的袍服,为帝王专用,一般男子的服装主要有曳撒、罩甲、袍服等式。贵族妇女的服饰,也沿承唐宋传统分为礼服及常服两类,大袖衫为帝王后妃的主要服装,凤冠是贵族妇女最为华贵、庄重的礼冠。


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朝珠的佩戴也是清代服制的又一特色。妇女主要穿旗袍,旗袍原来是满族人的服饰,汉人也穿着。旗袍款式宽大,腰身为筒式,后来才逐渐变得窄小合身。


    撑着油纸伞,听着留声机里传来的歌声,舞台上有穿着西服、长袍、旗袍等民国时期的年轻男女,此时,西式服装开始进入中国,也使中国服饰发展进入了转折期。在新旧交替之际,中山装、学生装、西装革履、长袍马褂、改良旗袍等被不同阶层的人广泛穿着。


   《华夏霓裳》人物造型秀展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衣冠文明史,展现了从青铜上镌刻的民族传奇到“垂衣裳而天下治”、“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的中华文明传统。在传统与现代的穿越中让我们找到一幕幕历史的文明与时尚。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领略华夏祖先的华彩霓裳。

    此次展演是系部各专业老师齐心协作、各兄弟系部大力支持、舞彩艺术团的友情出演共同圆满完成,同时周朝晖主任也获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授予的“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