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设计下乡”——助力雪峰村景观改造设计工作调研报告
日期:2019-10-13  作者: 来源:  浏览量:155

/陈龙 审稿/周朝晖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作为湖南省文旅厅直属高校精准对口雪峰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承载了文旅厅、会同县高椅乡雪峰村村民赋予的重托,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湖南省文旅厅对帮扶贫的部署和要求,学院与美术系组建了由系主任周朝晖教授牵头的助力雪峰村景观改造设计小组,先后以调查访问、实地勘察、专题讨论和成果交流汇报等形式推动此次乡村振兴任务,确保顺利完成。

 

 

一、深入一线实地调研

8月21日-22日,美术系主任周朝晖教授带领负责此次任务的设计小组前往雪峰村开展设计调研活动雪峰村,是会同县高椅乡最远最偏的省级深度贫困村这里大山阻隔、交通闭塞、发展滞后,风景虽美得让人心旷神怡,但发展却“穷得让人心痛”,虽有县道入村,但离县城及其他城镇都要2小时左右的车程,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直是制约雪峰村发展的瓶颈。

 

到达的当日上午,美术系一行人便马不停蹄的在文旅厅驻村扶贫队梁利平队长的带领下开始两天的调研考察工作,前后走访了现有主要公共建筑、公共设施以及全村6个村民小组所在地,对建设现状和村民村情有了全面掌握。21日晚,在结束了第一天的走访调研后,设计小组全体成员与驻村工作队及村委干部开展了关于雪峰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主题会议。会上美术系教师聂进、李海海、陈龙、龙曼先后对一天的考察内容进行了梳理汇报,周主任随后对老师们所述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将雪峰村现有的优势和劣势与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相结合,提出了针对雪峰村从基础建设到产业发展的支援方案,也为高校对口支援扶贫拓展了新的思路。文旅厅扶贫驻村队队长和村委干部也表示将积极配合学院美术系全力做好雪峰村“美丽乡村”设计规划工作。

 

二、设计方案的反复推敲

从雪峰村实地调研回来后,美术系主任周朝晖教授与设计小组就此次设计任务开展了多次研讨会议,围绕雪峰村现有建设的缺失、村民的诉求以及如何推进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等关键问题展开探讨,确定了“以设计重塑乡土之魂”的主题,结合“乡土重生”、“景观针灸”、“因地制宜”的设计手法,着重对雪峰村的标识系统、村庄入口以及村部广场三个部分进行了专题设计。

1、标识系统的完善

   雪峰村的标识系统设计由美术系杨雅儒老师负责,前后一共设计了4稿提案,最终定稿方案如下图所示:

 

方案保留了“雪峰”二字的外观结构,突出了雪峰村标志的可识别性。在LOGO的形态上融入远山,体现“云上雪峰”的自然风光,并植入“祥云”和“新月”的传统纹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对雪峰村发展的指引,也体现雪峰村如今在政府扶贫工作下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另外,此次标志系统的设计也做了在产品包装、对外宣传运营等方面的延伸示意,如下图所示:

 

周边产品与包装的应用 

 

网站宣传的应用

 

2、村庄入口的改造

村庄的入口设计方案主要有美术系龙曼老师负责。主干道入口作为村庄的门面有着给人第一印象的作用,原有村口所在地虽然场地广阔以及设有导览地图和导视牌,但是缺乏对村口的标志性和引导性,没有足够清晰的村口导向,并给予来访者一个明确的入村地域的感觉,作为村庄的主要入口并未起到宣传雪峰村形象的功能,因此改造的重点围绕保证导视功能的基础上增添本土地域文化特色,在有限的场地空间里,给来访者一个明确的、识别能力强的导示空间,将入口打造为雪峰村的第一形象窗口。

 

村庄入口现状

 

入口设计提案一

 

入口设计提案二

用带有标识系统的景墙代替原有导览地图设施,带有村名和雪峰村简介及主要旅游地形图的石砌景墙给所有来访者一个明确的导向。材料上,全部采用与当地建筑相符合的砌石和竹制品,考虑到造价经济实惠又能突显当地村庄特色。植物搭配上,均采用当地原生乡土树种,如紫薇、杜鹃、竹子等,既经济又兼具景观效果,同时,列植栽种的竹子,也象征雪峰美好日子节节高。

 

 

 

3、村部广场的重塑

村部广场的设计内容包括了村部广场入口设计、乡村大舞台的改造设计、村部服务中心外立面改造、广场花架及沿线边界设计、周边民居建筑外立面设计共5个部分,主要由美术系陈龙老师和高迁老师负责。

 

以村部大楼为中心的广场是雪峰村最重要的村民公共空间,由于这里空间功能的多重性,使得广场所预留的空间过于开放,目前利用率不高,无法多方位的满足村委和村民的诉求。除了功能不完善这一问题外,此处更主要的问题是原有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不和谐、不统一。舞台与村部建筑选用了与雪峰村没有关联的徽派建筑元素,与广场周边的公共设施和整个雪峰村的风土民情矛盾冲突。

 

综上所述,设计的重点主要围绕功能的完善和设计元素的统一这两点展开。首先梳理总结了考察调研时村委和村民对于广场功能的诉求,对比现有设施所提供的功能进行优化配置,在原有的设施上增添新的构建完善其原有的功能性,同时,活化广场现有的剩余空间并植入新的公共设施来完善整个广场的空间功能。

 

其次,广场的设计元素和风格的重新定位尤为关键,否则新添的功能设施无法推动新旧功能区的统一性的话,设计的效果将更像一盘“大杂烩”,使广场给来访者的印象愈发零碎。因此我们主要采用弱化徽派元素和统一设计符号与用材两种方法,结合雪峰村原有木质结构建筑的特色,在广场的各个立面与设施上运用这一结构形式,与当地的地域文脉交相辉映。

 

村部广场现状图

1)乡村大舞台设计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舞台与长廊立面效果图 

舞台背面标语效果图 

2)村部建筑外立面改造

 

村部建筑外立面改造效果图

3)乡村文化长廊设计 

以原有花架为载体的文化长廊

细节效果图

4)村部广场入口设计

入口主干道效果图示意

入口边界公共设施立面效果图

5)周边民居改造设计

 

传统民居后期改造示意图

三、后续设计的梳理

9月28日,设计小组成员将此次设计的阶段性成果向文旅厅扶贫驻村队队长梁利平处长进行了汇报。会上,梁处长对老师们为扶贫工作的热忱奉献表示感谢,对雪峰村景观改造设计方案表示基本赞同,并结合当地诉求、民俗文化和施工工艺提出了后续深化设计的进一步要求。通过会上关于方案的积极探讨和会议后小组成员的不断修正,总结出后续深化设计的几个重点问题:

1.村口入口设计元素与村部广场木结构元素统一;

2.村部服务中心大楼所有门窗增添传统纹样的装饰

3.文化长廊的展示内容更换成当地乡土故事的重新演绎;

4.乡村大舞台设计主结构的尺度与细节的考量;

 

 

5.所有设计节点尺寸、用材的导则详图。

 

作为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次“设计下乡,践行美育”的责任之重,接下来的设计会在已有方案基础上以突显当地民俗文化内涵为目标归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结合地方基层发展实际需求,发挥专业特色,反复思考与讨论,将此次项目继续打造成体现乡村振兴的优质项目,助力绘就振兴雪峰村的时代画卷。

收藏本页